地藏菩萨的涵意
「地藏」菩萨是一位出世圣者的名号,「地藏」是为专名,「菩萨」是为通名。地藏菩萨之所以名为地藏,有两种含义:皆是随菩萨的德行而题的,乃因菩萨的德行,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义:
一、是以喻其「德」
二、是以显其「行」
地藏名号,是譬喻菩萨的道德高远。另是表显菩萨的万行化导,总之,地藏菩萨是位德行圆满,十方菩萨之中的一位大菩萨,因为祂的愿力是永远无穷无尽,了无边际。
地藏菩萨的这个「地」,乃是山河大的土地,一切万物都依靠安住于地面上。所以这土地能生万物,含藏万物,负载万物。一切万物因地而生,因地而长,因地而成,所以天能覆万物,地能载万物。亦是地藏菩萨,如同土地一般,象征地藏菩萨广大深远的无量悲心,示现在六道之中,尽未来际度脱一切众生,因此众生都需靠菩萨的救护,善根都须要菩萨的生长。
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记载:「安忍不动,犹如大地;静虑深密,犹如秘藏。」因而故名为地藏。安忍不动,乃见地藏菩萨所行持的六度万行,广修忍辱波罗蜜,已达安住「无生法忍」究竟解脱的超然安忍之深境。而静虑深密的禅定智慧,以了知十方一切法的密藏,其功德意义深不可彻,更加难可思议。
分别说来地即是土地,有具七种之义:
1. 能生义:土地上能够生长,一切之生物、植物。生物是指有情众生,人、畜生等;植物是指有根茎芽的无情众生,花、草、丰硕的五谷资粮。天地的一切万物,皆由大地生长培育,所以大地可赋予万物无限生机,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,一 切受用可皆说不离大地。如六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没有那一道不是因地而生长于世间,没有哪一类众生不是因地而有。比喻地藏菩萨能成就一切众生的善根,因而菩萨所化众生或已成佛道,或终在凡夫地流转生死,菩萨皆不舍教化,令众生道业增长,愿一切众生都能闻法而修道成佛。故地藏菩萨能够生长一切善法。
2. 能摄义:土地能够摄受一切生物,众生都被地心引力所吸住;而令其安然的住在自然界中,菩萨用他的愿力来摄受一切众生,好像地心引力,也好像磁铁把铁吸住,比喻菩萨能摄受一切妙法大觉心中,其令众生觉悟。
3. 能载义:土地能负载一切矿物、植物、动物,有承担它们而令其安住在世界之中的能力。因万物都在地的上面,由地来承载着它,土地不曾说过这万物太重了,我荷负不动了,地上无论有什么,它都能负载。比喻菩萨的愿力也是这样的能负载一切众生,在他的大愿船上,从众苦交煎的生死此岸,经过烦恼中流,而达到自在清凉的涅槃彼岸。
4. 能藏义:土地能含藏一切矿物、植物,所有的一切宝藏都在地下含藏,如石油、宝石需要开采。有福的人,就能得到这宝藏;菩萨的法门,也是这样,包藏着一切法宝,来等着众生开发。比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,来度化众生。
5. 能持义:土地能扶持、一切万物,令其任运生长,菩萨的愿力,也是支持一切众生来修行,使得人人离苦得乐。地也是万物之母,一切万物,皆由地而生。地藏菩萨所发的愿力,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愿力之母。比喻菩萨能总持妙善,使其善根增长。
6. 能依义:土地能为世间一切万物所依靠,以地作种种的经营,比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怙。地藏菩萨于过去不可说无数劫时,分别以不同因缘, 随机教化众生,使令六道众生有所依怙。
7. 坚牢不动义:地性质具有坚固的本质,任凭风灾、水 灾、火灾的摧毁也不可移动,不容易破坏。比喻菩萨的菩提妙心,坚牢如金刚,不可破坏,不可移动,犹如世间的八风也不为所动。
地藏菩萨能令一切众生,在这种坚固的愿力之下,向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提路上迈进。
「藏」是什么? 藏者具有秘密、包容、含育等的意义。地藏菩萨处于甚深的禅定之中,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,来广修善业。「藏」是含藏的意思,为世间之秘密库藏,大地里蕴藏一切无尽的丰富产资源、宝藏,有许多金银珠宝。诸如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钻石等矿物,都是埋在地里头。因此「藏」有如宝藏,所以地藏二字就是「地中之藏」的世间宝库。另喻藏就是宝藏、财宝具足,则能救济贫困穷苦,利益人寰。象征地藏菩萨有如来的三德,秘藏着无量的妙法,无量的法财,能够救度教化无数的众生,使令众生都能修行成就,登上解脱的彼岸。
地藏菩萨的愿力是无穷无尽,充满虚空,周遍法界,没有哪一个地方不是地藏菩萨的愿力,菩萨以无尽的悲愿,来成就无量众生无上菩提。而地也可比喻为「心地」,因一切有情众生的心地,本具足清净明朗的佛性,此乃为无价的自性宝藏,只因迷而不觉,而无法见性。因此地藏菩萨具有慈母的悲心,无怨无悔,不求回报的救拔一切有情众生,使得众生迷途知返,成就无上菩提。地藏菩萨是一位愿力弘大的菩萨,由菩萨的名号,皆知地藏菩萨的悲心与愿力,是坚定不移的、历久弥坚的。
菩萨二字,梵文称「菩提萨埵」。菩提是觉悟的意思,萨埵是有情众生的意思,菩萨萨埵的意思合称为,觉悟一切众生,或是觉悟众生的人。也就是说自己觉悟,也愿一切众生觉悟,自己有大智慧,也愿一切众生有大智慧,有了大智慧,就不会颠倒迷茫,可超越生死逆流,更能普渡慈航,救度众生称为菩萨。
菩萨又意云「摩诃菩提质帝萨埵」就是大道心的众生,也称为大开士、大世、 大觉有情等。
「摩诃」就是大的意思。
「菩提」是觉的意思,或者称为做道,这是修行求道觉悟的人所应求得之果实。
「萨埵」是众生的意思,或者称为有情,是觉悟一切有情的众生;又译「觉有情」, 是有情里边的一位觉悟者。这是求觉道的智人,所化导的对象 。
「质帝」为心的意思,即是说这种求觉悟道的众生,时时刻刻都应依照自己的宏誓愿力,去向解脱大道方面努力迈进。等到妙慧成就,堪能绍继佛位,而处妙觉的时候,然而其心仍旧未觉圆满,乃因尚有众苦未度脱,所以依然牵挂系念一切众生。自己虽已了脱生死,然而尚有许多,苦海随业飘沉的罪苦众生,等待出离业海。故菩萨虽得位登妙觉,圆成佛果。然佛菩萨因为众生的缘故,所以再复悲心智力,倒驾慈航俯就秽土,化导无数众生, 超脱生之死海,咸登涅槃之彼岸,因此故名摩诃菩提质帝萨埵。
(1). 地藏菩萨示现身相
在诸菩萨中,常见现在家形象圣容有观音、文殊、普贤等诸多菩萨。但地藏菩萨与其他菩萨显着不同之处,其最显着的特殊之点是,地藏菩萨示现圣容以出家相为主[即声闻相]。据「地藏菩萨仪轨」中称,画地藏菩萨法相,须作声闻形相,身披袈裟,覆左肩。
地藏菩萨之所以示现声闻相,乃表示菩萨的清净之心,而不受尘世所染,更为示现出家解脱自在不受浮世尘俗缠缚羈绊。乃为了脱生死之途径,因出家修行,不染世乐,常念知足,常住道中。另一方面特别示现出家相,阐明以大乘佛法为中心,也同时护持声闻、缘觉等小乘教法。地藏菩萨悲愿特深,最苦难的地方,最痛苦的众生,菩萨更是身历其境,殷勤去寻声救苦,频频去度化顽愚众生,超荐亡灵,教化普渡六道群生,救度三途苦难众生,不疲、不倦、不停、不息。
地藏菩萨之别名,曾于诸多种经中记载,如在六道示现的地藏菩萨身相,亦随着此六道当中,菩萨各有六种不同的名称与显现有别的身形,广度六道众生:
(1) 金刚愿地藏菩萨 ~ 左手持人头幢,右手结甘露印, 专任救济地狱道。
(2) 金刚宝地藏菩萨 ~ 左手持宝珠,右手结甘露印,专主济度饿鬼道。
(3) 金刚悲地藏菩萨 ~ 左手执锡杖,右手结引接印,专主畜生道。
(4) 金刚幢地藏菩萨 ~ 左手持金刚幢,右手结施无畏印, 主救济阿修罗道。
(5) 放光地藏菩萨 ~ 左手持锡杖,右手结与愿印,主度人间界。
(6) 预天贺地藏菩萨 ~ 左手持如意珠,右手结说法印,主救济天人界。
关于六种略别的地藏菩萨圣形,根据东密「觉禅钞」的说法为:
(1) 地狱大定智悲地藏,左持宝珠,右持锡杖。
(2) 饿鬼大德清净地藏,左持宝珠,右结与愿印。
(3) 畜生大光明地藏,左持宝珠,右持如意。
(4) 修罗清净无垢地藏,左持宝珠,右持梵篋。
(5) 人道大清净地藏,左持宝珠,右结施无畏印。
(6) 天道大坚固地藏,左持宝珠,右持经。
其实地藏菩萨之名称,可谓无量无边,因地藏菩萨化身无量无边,随缘示现,应机教化六道一切有情众生。一般世人所见闻的地藏菩萨圣相,多数皆为右手执持锡杖,左手握着摩尼宝珠。菩萨手里拿着锡杖,比喻这支锡杖能震开地狱之门,救出在沉溺业海里,受报的地狱罪苦众生,使令得以脱离地狱罪报之苦;锡杖另有警醒迷惘众生的用意。
地藏菩萨手上握着一颗明珠,亦是如意宝珠,它的光明能遍照虚空法界,光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,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,获至光明解脱。明珠也代表能满众生之愿,能破众生之无明。
(2). 大悲愿力
地藏菩萨所发的伟大誓愿,一定要度尽六道轮回中的众生~ 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道、天界众生。一定要拯救各种苦痛的众生,如盲聋瘖哑的众生,残废的众生,业障深重的众生,永远深陷于地狱里,求无出期的最痛苦众生。直到地狱完全撤空关闭,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罪苦众生受苦,方成满愿。所以地藏菩萨的愿力是: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」
地藏菩萨有着崇高、浩瀚无涯的大愿。但是,六道轮回永无休止,地狱又有何关门的一天?何时才能空呢?无有一个空的时候,所以地藏菩萨又称为大悲、大愿。那么地狱不空,地藏菩萨便不愿成佛道。地藏菩萨更于每日清晨之时,入恒河沙定,从定起已,便于十方诸佛国土,成就一切所化有情众生,闻声救苦,随其所应,观察众生因缘,累累救拔,使得众生获至利益安乐。菩萨的这种大悲大愿力的精神,为无始无终,永无边际,是永远述说不尽。
(3). 等觉菩萨
地藏菩萨过去无量劫前,发大誓愿「为度脱一切罪苦众生,自方成正觉。」地藏菩萨发的誓愿,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随时随地皆都是在教化救度众生,而忘却了自己,且心心念念,救护着众生。所以菩萨的誓愿弘深、广大智慧、成就一切功德,早已为十地以上的等觉菩萨,圆成佛道,与佛同等。
然由于悲愿穷尽、高大深远,因而至今仍旧示现菩萨之身相。实乃因地藏菩萨累劫累世所发的浩大誓愿,亦如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劫,无有尽期,永无止境的教化誓度众生,一切众生一日不成佛,菩萨就不先成就佛果。
(4). 佛之付嘱
佛陀是三界的导师,四生(胎、卵、湿、化)之慈父,世尊对于六道众生,是何等的悲悯深切。因心系六道众生尚未度脱的尽,佛入灭后众生将失去了光明与依怙。遥望昔日世尊上升忉利天宫,付嘱地藏菩萨。乃因世尊慧日将沉,却还深虑众生。因众生执迷不悟,造业刚强,将来业报成熟,将堕三途轮回受无量苦,千生万死难以解脱。
是故世尊苦口婆心,再三郑重叮咛、吩咐地藏菩萨,要记着世尊即入涅槃,在忉利天宫的殷勤最后付嘱。三界六道的众生,勿令堕入诸恶趣,受一日一夜之苦难。更何况是那些堕入无间、阿鼻地狱之中无依无怙的众生,全交付给地藏菩萨。纵使,这些众生的善根小的如一微尘、一粒沙、一滴水、一毛发等这么微小,也都要拥护救度,勿令他们善根退转。
世尊一次又一次的付嘱,委托地藏菩萨,佛陀宣说此偈:「现在及未来的天人大众,吾今殷勤的付嘱于汝,以广大神通与方便度脱,勿使他们堕在诸恶趣之中。」当时佛陀乃又付嘱说:「如果众生堕入恶趣,受到极大痛苦,你应当忆念,我在忉利天宫上殷勤的付嘱着你,这娑婆世界从我灭度之后,直至弥勒佛降生出世之前,这段时间将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长久。这段时间将无佛住世于世界里,这些世间的众生,全部嘱托交待给你,都要使他们解脱,永离各种的痛苦,并能遇到未来佛而被授记!」
如此漫长悠远的时间,佛陀入灭后将未度脱尽的众生,委托给地藏菩萨。因而祂将永不歇息的救度天上、人间、未离三界火宅的有情众生、三恶道的一切众生,这是既艰辛又困苦的重责大任。世尊对于地藏菩萨郑重付嘱的使命,可谓「任重道远」,如法王付法子般。地藏菩萨对于世尊忉利天宫的付嘱,因而使得地藏菩萨涕泪哀泣。乃是因为地藏菩萨油然悲悯的原故:「悲六道众生造业不改」、「悲众生刚强难化」、「悲如来慧日将沉」、「悲天宫付嘱事大」。
实为地藏菩萨「佛性的光辉,自性之流露。」所以当时地藏菩萨犹如孝子一般,声声的连续三番来安慰着佛陀说:「唯愿,世尊不必为后世的恶业众生忧虑!」这番的安心劝慰足以皆知,地藏菩萨对佛陀缅怀着无限敬仰与知恩、报恩、感恩的心怀犹似孝子。而地藏菩萨也郑重的向世尊表明,自己会勇于荷担度化六道三界众生的誓愿,唯请世尊不必担心。因此往后菩萨不惜牺牲一切,甘愿于无量劫,度脱一切众生,菩萨以此的行愿,欲念报答佛陀之恩泽于万一,地藏菩萨是每一位众生心中最光明的典范。
佛陀即入灭前交待付嘱地藏菩萨,圆满佛灭度后未完成的愿行,由此悉心皆知,地藏菩萨乃成为释迦牟尼佛悲愿之精神履行的传承者,乃为「续佛慧命,肩担如来家业」的真正奉行者。
当时佛也曾举起金色光芒柔和的手臂,抚摸地藏菩萨的头顶赞叹宣说:「地藏!地藏!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,汝之慈悲不可思议,汝之智慧不可思议,汝之辩才不可思议,正使十方诸佛,赞叹宣扬汝之不可思议事,在千劫中,也不能得尽!」因地藏菩萨悲愿弘深,无有穷尽,殷勤化度人天六道的众生。所以此大愿为十方一切诸佛、大菩萨、天龙八部等众,听闻释迦牟尼佛,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的不可思议,所以十方诸佛,共同来宣扬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德力的真功德!
(5). 殊胜功德
若能至心,如法恭敬念诵地藏菩萨圣号,瞻仰礼拜圣容与读诵此经典或用香华、饮食、衣服、珍宝等供养地藏菩萨或铸造形像、均可获得无边功德与二十八种利益:
一者、天龙护念 十一者、女转男身 二十一者、去处尽通
二者、善果日增 十二者、为王臣女 二十二者、夜梦安乐
三者、集圣上因 十三者、端正相好 二十三者、先亡离苦
四者、菩提不退 十四者、多生天上 二十四者、宿福受生
五者、衣食丰足 十五者、或为帝王 二十五者、诸圣赞叹
六者、疾疫不临 十六者、宿智命通 二十六者、聪明利根
七者、离水火灾 十七者、有求皆从 二十七者、饶慈愍心
八者、无盗贼厄 十八者、眷属欢乐 二十八者、毕竟成佛
九者、人见钦敬 十九者、诸横消灭
十者、神鬼助持 二十者、业道永除
由此可知,佛陀一再强调未来世一切众生 ,恭敬、供养、赞叹、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殊胜,可得到无尽的福德利益。然这一切的圣缘功德,乃是地藏菩萨悲愿普济,和圆满行持愿力,所化成的广大利益而来给予众生的深恩厚德。